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第八章第二节)_第6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5月4日

  元认知监视是在认知活动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如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进行自我监控首先要制定一个“问题单”,下面就是一名学生自我训练时列出的问题单。
  计划:
  (1)这个问题是什么?现在我打算做什么?
  (2)关于这个问题,我目前知道什么?已知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我有什么用?
  (3)我的计划是什么?
  (4)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5)下一步我应该做什么?
  监视:
  (1)我按照计划执行了吗?还需要一个新的计划吗?需要一个新的不同策略吗?
  (2)我的目标变了吗?现在的目标是什么?
  (3)我的思路对吗?我正逐步接近目标吗?
  评价:
  (1)哪些策略起了作用?
  (2)哪些策略没有起作用?
  (3)下次我应该用什么不同的策略?
  (三)调节策略
  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元认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例如,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程的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等。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元认知策略的这三个方面总是相互联系的,学习者学习时一般先认识自己的当前任务,然后使用一些标准来评价自己的理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最后监视自己的进展情况,并根据监视的结果采取补救措施。而且,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共同起作用的。
  三、资源管理策略
  (一)学习时间管理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合理安排时间就是“预算”生命。每个人应当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对时间作出总体安排,并通过阶段性的时间表来落实。对每一天的学习活动,都要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来,在制定学习计划时,要注意将学习计划落实在学习成果上;在执行学习计划时,要有效防止拖拉作风。
  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在不同的时间里,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状态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学习时间的质是不一样的。科学家通过中学生一天学习时间效率变化的实验发现,中学生经过早自习40分钟和上午四节课的学习后,学习能力会明显下降,疲劳和疲倦率接近或超过50%。所以,科学家建议中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最好不要超过7小时。由于个体差异,学生一般可以建立自己的学习时间表。首先,学生要了解自己一天中学习效率的变化特点,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其次,学生要知道自己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情况,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再次,学生要知道自己完成一个任务通常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此外,学习时,随着学习的进行,人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都会发生变化。一般说来,存在三种变化模式:先高后低,中间高两头低,先低后高。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模式,安排学习内容,确保在最佳学习状态时学习最重要的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