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第九章第二节)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5月6日

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及其特征
  (一)创造性的含义
  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根据创造性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判别创造性的两个标准,即新奇独特和具有社会价值。新奇独特意味着能别出心裁地做出前人未曾做过的事。凡是科学发明、文艺创作中足以为世人称颂者,都符合新奇的条件。若只是超越前人所做而无价值,就不能视为真正的创造。有社会价值意味着创造的结果或产品具有实用价值,或学术价值,或道德价值,或审美价值等。
  创造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一般认为,创造性与发散思维的关系最为密切。
  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后者产生的成品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如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自己发现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首尾相加,将连加变为乘法。虽然这种方法不是高斯首创,但对他个人而言,也是具有创造意义的。无论是真正的创造还是类似的创造,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或认知能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可以说,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即使在小学生身上,也可能存在着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需要教师组织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来给以挖掘和调动。
  (二)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目前较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与发散思维相对,聚合思维是将种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1.流畅性
  流畅性是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限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维的流畅性越高。 2.变通性
  即灵活性,是指思维朝不同方向发散的能力。表现为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能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3.独创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在我们评价一个人创造性大小的时候,除了要看他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如何外,还要看他的思维结果是否新奇独特。对同一问题,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一)环境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