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气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创造性。研究发现,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子女的要求不过分严格、对子女的教育采取适当辅导策略、家庭气氛比较民主等因素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
在学校教育方面,如果学校气氛较为民主,教师不以权威方式管理学生,教师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容许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学习活动有较多自由,教师容许学生在自行探索中去发现知识,那么这种教育就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二)智力
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为:第一,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第二,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第三,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第四,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三)个性
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综合有关研究,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即使面对较困难或严肃的问题情境时,也能表现出较多的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对工作有热忱、有决心,即使遇到困难,或面对单调乏味的工作情境,他们也能自我坚持,并自得其乐。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承认矛盾,对无结构的问题或错综复杂的问题,对那些违反“常识”的假设和观念都能够坦然接受;反对以武断、虚假、简化等草率的方式处理复杂或矛盾的问题;具有较高的挫折忍受力,愿意付出无报酬的代价,去从事无法预期的工作。
4.喜欢幻想
在日常生活中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梦想,但能够自由地往返于现实与幻想之间。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不断地提出问题,有浓厚的认识兴趣,喜欢猎奇,喜欢尝试新奇的方法来探究问题,不怕失败。
6.具有独立性
他们常常不迷信权威,不随大流,不落俗套,甚至有自行其是的表现。
三、
创造性的培养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支持、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