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第七章第二节)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5月4日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

  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心理学家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并从教学实际出发,整合了有关研究,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一)操作定向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映象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即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如哪些反馈信息可以利用、哪些刺激容易引起分心等。
  在这一阶段,学习者对所学习的动作技能及其结构要素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映象,并用它们来为所学的动作本身和结果定向。例如,在体育课的体操教学中,学生开始先学习有关的知识、要领,再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动作的表象。在以后的练习中,再现的知识和活动的表象将起到定向的作用。
  (二)操作模仿
  1.操作模仿的含义
  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个体在定向阶段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而在模仿阶段则尝试做出某种动作。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因此模仿是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的,缺乏定向映象的模仿是机械的模仿。就有效操作技能的形成而言,模仿需要以认知为基础。
  2.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
  第一,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第二,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凋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第三三,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而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第四,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三)操作整合
  1.操作整合的含义
  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学习者在模仿阶段只是初步再现出定向阶段所提供的动作方式,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逐步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概括化也才得以实现。
  2.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第一,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稳定性和精确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第二,动作结构。各个动作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问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第三,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步让位于动觉控制,而且肌肉运动的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第四,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首页 1 2 3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