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操作熟练
1.操作熟练的含义
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自动化并非无意识,而是指它的执行过程不需要意识的高度控制,可以将注意分配于其他活动。操作熟练的内在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中建立了动力定型,即大脑皮层的概括的、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
2.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第一,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第二,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第三,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第四,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为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示范、讲解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示范可以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但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准确性、示范的时机等等。
言语讲解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讲解与指导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概括与形象化;不仅要讲解动作的结构与具体要求,也要讲解动作所包含的基本原理;不仅要讲解动作的物理特性,也要指导学生注意、体验执行动作时的肌肉运动知觉。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才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一般来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从练习曲线(图7—1)中可以看出技能随练习量的增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
图7-1常见的练习曲线(学习电码的练习曲线)
虽然不同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这表现在: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现象。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为了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过度学习的量越大越好,事实上过分的过度学习甚至会导致相反的结果,使个体产生疲劳、没有兴趣,使错误动作定型化等。
此外,采取何种练习方式也直接影响着操作技能的学习。练习方式有多种,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不同有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根据练习途径的不同有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