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由于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所以模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为了使通过模象直观而获得的知识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发挥更好的定向作用,一方面应注意将模象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相比较,另一方面,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模象直观与实物直观结合进行。
3.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如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文艺作品的阅读、有关情景与人物形象的领会;在史地教学中,有关历史生活、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有关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的领会,均少不了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象。但是,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那样鲜明、完整、稳定。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配合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二)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实物直观虽然真切,但是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模象直观虽然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却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因此,一般而言,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心理学家曾经研究过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对掌握花的构造的不同效果。该实验把学生分为能力相等的两组,一组为实物学习组,一组为挂图学习组。实物学习组的学生,实际到花园去观察各式各样花的构造;挂图学习组只在教室内根据放大了的挂图来学习花的构造。两组学习时间相等。事后以有关花的知识与实物辨认两种方式来测量两组的学习成绩。结果发现挂图学习组在两方面的成绩均较实物学习组为优。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实物学习组的学生受到过多无关刺激的干扰,不能从众多的刺激中发现事物的本质要素,不能很快地把握到要点。
以上实验说明模象直观一般比实物直观教学效果好。但是,这一结论只限于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当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后,由简化的情境进入实际的复杂情境,即更多地运用实物直观,是必要的。我们强调的是先进行模象直观,在获得基本概念和原理后再进行实物直观,比一开始进行实物直观的学习效果好。
2.词与形象的配合
为了增强直观的效果,不仅要注意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合理选用,而且必须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在形象的直观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提供明确的观察目标,给出确切的观察指导,提示合理的观察程序。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以检验直欢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化。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结合方式。如果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精确的感性知识,则词与形象的结合,应以形象的直观为主,词起辅助作用;如果教学任务在于学生使获得一般的、不要求十分精确的感性知识,则词与形象的结合的方式可以词的描述为主,形象直观起证实、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