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第七章重点知识_第3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5月10日

  17.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维,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苏格拉底,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18.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19.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夸美纽斯主张“应当循序渐进的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20.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乌申斯基也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实际不能离开思想。”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求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22.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