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育目的
1. (简答)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对所有的学校具有指导意义。
2. (单、多、判)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 意义:一个具体的目的是人们实践活动的起点,并体现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和归宿中。因此,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作用:①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②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③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多选)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3. 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 ⑴国家的教育目的 ⑵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⑶教师的教学目标
4.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育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5.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㈠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就其本质来说,是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①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③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的制定,都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社会生产的需求,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阶级性和生产力的性质。 ㈡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㈢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与生产力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