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第四章重点知识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5月10日

  6.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精神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7. (简答)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第6点)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㈠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㈡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8.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①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②智商 智商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③体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④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⑤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和知识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 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①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②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③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9. 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价值指向、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创造潜能铸造了一个个千差万别的、个性独特的学生。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