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第十四章第二节)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6月17日

  第五,针对计划测量的学习结果,选择适合的题型。自编测验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类型。教师使用哪一种类型的题目是由测验的目的、内容和时间决定的。一般来说,由于这两种题型各有优点和不足,最好加以综合使用。
  (三)自编测验的类型
  1.客观题
  客观题具有良好的结构,对学生的反应限制较多。学生的回答只有对、错之分,因此教师评分也就只可能是得分或失分。这类题目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和填空题等。
  (1)选择题。选择题是由题干和两个或更多的选项组成的。题干可以是直接提问或者以不完整的名字形式出现,目的是为了设置问题情境。而选项则提供可供选择的答案,包括一个正确答案和若干具有干扰性的错误项或迷惑项。学生的任务就是阅读题目,再从一系列选项中挑选出正确的项目。
  教师在出题时,要综合考虑题干和选项,使整个题目清楚明了。选项的数量一般没有统一的规定,教师可以随意确定选项的个数,大多是4~5个,这样可避免学生猜测答案。所有的题目也可以安排各自不同数量的选项。良好的选择题,题干应该明确简单,而选项又深具迷惑性。
  经过精心设计的题干和选项,可以测查目标系列中的高于知识水平的任何等级。此外,选择题还有一种常用变式,选项中有一至多个正确答案,即通常被称为多选题。这种题型的难度大大高于常规的选择题(单选题),可以有效地检查高一级的学习成果,在测验中使用较广。
  (2)是非题。是非题与选择题有一点相似之处,就是学生需要识别、选择出正确答案。常用的形式是,陈述一句话要求学生判断对错或是非。是非题可用于测量不同水平的教学目标。
  是非题形式简单,能够在一份试卷内覆盖大量的内容。教师在评判时也较客观,计分简便省时。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学生只有两种选择——对或错,所以即使在完全猜测的情况下,他们也有50%的机会选择到正确答案。一种可行的办法是,增加题目的数量。由于题量大,对题目总体的取样较全面,学生很难只凭猜测获得高分。
  (3)匹配题。匹配题是另一种可提供多种选择的考试形式。通常,题目包括两列词句,一列是问题选项,一列是反应选项。学生根据题意按照某种关系将左右的项目连接起来。匹配题形式简单,能够有效地测量学生对知识联系的掌握情况,且易于计分。但是,它只能用于测查彼此存在着简单关系的知识。
  (4)填空题。填空题是呈现给学生一句或一段不完整的话或者直接提问,要求学生简要做答。当教师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回忆时,填空题十分有用,它可将学生猜测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如果经过精心设计,也可以通过填空题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以及推理和判断能力。填空题的问题在于,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甚至还会出现出人意料的答案,学生的答案还会受笔迹、用词等无关因素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