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四川教师资格心理学B内部资料:第7章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本章考点
知识的概念、知识的分类、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学习内容的直观分类、类化、直观教学的意义、奥苏贝尔对概念的定义、概念的要素、概念的分析、概念的形成和同化、概念的运用水平、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过程的特征、问题解决的心理成分、问题情景、定势、功能固着。
第一节 知识与知识学习
1、学校智育的核心任务:掌握知识。
2、知识:狭义的知识仅指能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广义的知识指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
3、知识的分类:(1)潘菽:感性知识的学习和理性知识的学习。(2)奥苏贝尔 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3)加涅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4)安德森★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5)梅耶 言语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4、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运用
(1)知识的理解:指了解传递知识载体的含义,使语言文字等各种符号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认知内容,从而对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
1)知识理解的水平:史密斯阅读理解的四种水平:①字面的理解②解释水平的理解③批判性阅读④创造性阅读。
2)知识理解的过程:
①感性知识的形成:是在学习内容的直观中完成。学习内容的直观分为三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实物直观:以实际的事物本身作为直观对象而进行的直观活动。包括:实物观察、搜集标本、野外考察、参观、实验等。
模象直观:是以事物的模拟性形象作为对象的直观活动。如:模型、图片、幻灯、电影等。
言语直观: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
②理性知识的形成: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能完成,并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知识的巩固:是指将所理解的知识长久的记忆。从记忆的过程来看,知识的巩固主要是通过识记和保持两个环节来实现。
(3)知识的运用:指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主要经历四个环节:审题、联想、解析和类化。
第二节 知识分类与学习的传统观点
1、概念的分类:(1)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维果茨基.日常概念:指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掌握的概念。也叫前科学概念。科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2)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奥苏贝尔(3)具体概念与下定义概念—加涅(4)易下定义概念与难下定义概念—赫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