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四川教师资格心理学B内部资料:第7章知识的学习与教学_第3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1月10日

  问题情境: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
  定势:是由心理操作形成的模式所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也就是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性。
  15、教学实际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1)培养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2)问题的难度要适当;(3)帮助学生正确地表征问题;(4)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对问题归类的习惯;(5)指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取信息;(6)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

第三节 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分类与学习的观点

  1、知识的表征:知识在人脑中呈现和记载的方式。
  2、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 知识,或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时间、态度等。它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
  3、从陈述性知识获得的心理过程来看,新知识的学习要经历的环节:联结、精加工、组织。
  4、促进陈述性知识的一般条件:对新知识的积极关注、对相关旧命题主动的、有效的提取、合理使用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充分的精加工、必要的复习、及时组织和系统化。
  5、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P201:(1)动机性策略(2)复述策略(3)组织者策略(4)多通道策略(5)多表征策略(6)复习策略(7)系统化策略
  6、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纤维化操作步骤的知识,关于“如何做”的知识。
  7、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是对陈述性规则的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除了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条件外,还需要:例证、练习和反馈
  8、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策略:(1)展开性策略(2)变式策略(3)比较策略(4)辅助辨别策略(5)练习和反馈策略(6)条件化策略(7)分解性策略

 


首页 1 2 3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