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简述同化论关于有意义遗忘的基本假定
同化理论的核心是:新的意义是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的概念或命题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基本假定为:(1)新的观念a同原有观念A相互作用的产生是A’a’;(2)学习的早期保持阶段A’a’—— A’+a’;在后期保持阶段a’的分离强度逐步下降,达到一个阈限值后,不能利用,也就是说不能回忆或再认,遗忘便产生了。(3)认知的组织原则:认知的简化,目的在于减轻记忆负担;简化的结果,即减轻了记忆负担,但又要不损害记忆本身。
16、简述有意义遗忘的过程
有意义遗忘过程分为下位学习中和遗忘过程上位学习中的遗忘过程。
下位学习的遗忘过程:
上位学习的遗忘过程:
17、有意义遗忘理论的意义是什么(运用)
解释认知按层次组织的趋势,两原则:新的观念向旧的稳定观念还原;按具体的观念向概括程度高的观念还原;解释和证明有意义保持的优越性;解释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解释记忆恢复现象;解释呈现材料与回忆材料的差异。
18、简述认知结构三大变量的含义。
奥苏贝尔提出三个主要影响迁移与保持的认知结构变量,即可利用性、原有的起固定作用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新旧观念的可辨别性。
可利用性:指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即在学习一门新的学科或一种新的知识量时,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有无可利用的一般原理。
原有的起固定作用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即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不稳定而且模糊不清,它不仅不能为新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关系和有力的固定点,而且会影响新的观念与原有观念的可辨别程度。
新旧观念的可辨别性:指新的潜在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系统的事以辨别的程度。即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同与差异的速度。
19、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年龄特征;智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