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中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辅导: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1年12月14日

四川高中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辅导:第七章 不同类型的学习

 1、解释下列概念

  理解: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基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态度: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趋避有心理行为倾向。

  起点行为:指学习者学习技能开始前的状况(准备状况)。

  隐蔽课程:即学校中各种超出正式组织的学校活动范围,教学大纲或课程计划没有规定,教师没有正式讲授,学生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学习的、带偶然性、没有组织的和非正式的活动。

  动作技能:是以机体外部或运动占主导地位的技能。

  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创造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

  类化:(课题类化):是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掌握课题的实质,找到它与有关知识的关联,从而把当前的课题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的过程。

  审题:分析课题,就是掌握课题的任务和条件,形成有关的课题的映象。

  知识掌握:知识的占有。

  定势:

  高原现象:在练习中期的一定阶段,练习成绩发生的停滞现象。

  功能固着:

  2、简述理解的种类和水平。

  根据学习中所要认识的联系和关系的不同,理解分为:对言语的理解、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对事物类属的理解、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对逻辑关系的理解、对事物内部构成、组织的理解。

  理解的水平:一般经历四种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字面理解、解释理解、批判性理解、创造性理解。

  3、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促进理解的方法: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指导学生自学。

  4、试述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

  一般过程:审题;通过联想,再现有关知识;使当前课题与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实现课题类化;作出解题判断并向实践转化。

  5、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三个阶段:认知和定向阶段;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动作协调和完善阶段。

  6、简述加里宁关于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

  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阶段。


首页 1 2 3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