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中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辅导:第六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1年12月14日

  5、什么是概括化理论?

  贾德提出的解释学习迁移的类化理论。他认为,只要一个人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是可以完成的。他倾向于把两个情境的共同要求的重要性减到最低,而强调经验概括化的重要性。

  6、怎样促进学习的迁移?

  合理地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提高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7、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章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遗忘规律:最初急剧下降和随着时间进展而渐趋稳定的下降率。即“先快后慢”的规律,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

  8、简述记忆歪曲现象

  即保持内容的质会发生变化。如刚学到的事物,在记忆上是一个整体,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分解成为片段。回忆时要把这些片段连接在一起就只有靠旧经验中类似的记忆来填补片段间的缝隙,这种质的变化,由记忆歪曲现象。

  9、简述记忆恢复现象

  指学习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

  10、简述遗忘的消退现象

  大脑中的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即不常回想起的或不常使用的信息,往往容易从记忆中失去。

  11、简述遗忘的干扰理论

  干扰理论认为,随着日益增多的新停息输入和归类,提取线索就愈加困难,因为相互之间存在干扰,所以因不能提取而导致遗忘。

  12、简述克服遗忘传统策略

  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复习;过度学习;记忆术;

  13、简述三种记忆转化模式

  即阿特金森—希弗林模式,这一模式认为,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由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结构成分组成。这三个成分又被称为三种贮存,它们不应被看作在大脑中所占的特定部位,而是记忆过程中三个方面或演变的特征。外来信息首先进行感觉登记,然后要么进入短时记忆,要么消退或消失。短时记忆一种工作记忆,宏观世界接受从感觉贮存和长时记忆中选择出来的信息。当信息停留在短时记忆中时,长时记忆便“复制”其中的一部分,长时记忆是一个永久的信息厍。

  14、简述记忆的加工水平模式

  即克雷克—洛克哈特模式,其基本点是:短时记忆志长时记忆,与其说是由于信息贮存在大脑中的“地方”产生的,不如是由于它们获得的加工类型产生的。即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仅仅是不同加工水平上的差异;记忆是一个加工的连续体,而不是一系列不同的阶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