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精讲6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4年7月23日
 第二节 现金管理

  广义的现金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狭义的现金仅指库存现金。现金是变现能力最强的资产,可以用来满足生产经营开支的各种需要,也是还本付息和履行纳税义务的保证。库存现金是唯一的不创造价值的资产,对其持有量不是越多越好。持有量过多会使企业的收益水平下降。

  一、持有现金的动机

  1.交易性需求, 即企业为日常周转及正常商业活动所需持有的现余额。

  2.预防性需求,即为应付突发事件而持有的现金。在正常业务活动现金需要量的基础上,满足预防性需求现金余额取决于:一是企业愿意冒缺少现金承担风险的程度;二是企业预测现金收支可靠程序。三是企业临时融资能力的强弱;

  3.投机性动机,即企业为了抓住突然出现的获利机会而持有的现金。

  【点睛】除了上述三种基本的现金需求以外,还有许多企业将现金作为补偿性余额来持有。

  【例6】企业之所以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主要是出于交易性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2006)

  【例7】持有过量现金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是( )。

  A.财务风险加大 B.收益水平下降 C.偿债能力下降 D.资产流动性下降

  二、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

  (一)成本模型

  假设不存在现金与有价证券之间的转换。——转换成本无关。

  成本模型强调是持有现金是有成本的,最优的现金持有量是使得现金持有成本最小的持有量。运用成本模型确定最优现金持有量,只考虑因持有一定量的现金而产生的机会成本、短缺成本和管理成本,而不考虑转换成本。

  1.机会成本

  现金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因持有现金余额而丧失的再投资收益,再投资收益(机会成本)是企业不能同时用该现金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所产生的机会成本,这种成本在数额上等于资金成本,属于变动成本,决策相关成本与现金持有量之间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即:

  机会成本=平均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利率(或报酬率)

  2.管理成本是指因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而发生的管理费用。这部分费用一般具有固定成本的性质。

  3.短缺成本

  是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与现金持有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最佳现金持有量:上述三项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

  【例8】(2007)运用成本分析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时,持有现金的相关成本包括( )。

  A.机会成本 B.转换成本 C.短缺成本 D.管理成本

  【注意】如果减少现金持有量,则增加短缺成本;如果增加现金持有量,则增加机会成本。解决上述关系关系的一种办法是:当拥有多余现金时,将现金转换为有价证券;当现金不足时,将有、价证券转换成现金,但要发生转换成本。


首页 1 2 3 4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