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堂常规的建立
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它们赋予学生的课堂行为以一定的意义,使学生明白行为所依据的价值标准,具有约束和指导学生课堂行为的功能,从而使课堂行为规范化。
3.学生座位的分配
研究发现,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其实,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所以,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二)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能使教师满怀信心地按照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1.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
学生在课堂里的活动可以分为学业活动、非学业活动和非教学活动三种类型。在通常情况下,用于学业活动的时间越多,学业成绩便越好。
2.课程表的编制
课程表是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进行的重要条件。它的编制,首先应尽量将语文、数 (四)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在对待问题行为的问题上,除采用说服教育、行为训练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课堂管理技巧,解决短暂性的课堂纪律问题。
1.使用信号制止不良行为
在不良行为被发现时,教师可用凝视、摇头、小声咳嗽等信号示意学生停止不良行为。
2.邻近控制
教师可走近违反纪律的学生,试站在他身旁,试用轻拍其背、轻敲桌面等方式给予提醒。
3.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可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并及时给予鼓励。
4.使用幽默
使用幽默纠正不良行为,没有恶意,又不会让学生反感。
5.安排余暇
对反应较快的学生要给他安排令他感兴趣的作业,不给他在课堂上因无事可干而产生违反纪律的机会。
6.移除诱因
对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书籍、玩物等可暂时拿掉,以消除诱因。对上课时爱在一起聊天玩耍的同学,可调离座位;对注意力易分散的学生,可安排在与教师临近的位置,以便于控制。
7.提出要求
为了维持课堂秩序,在必要时可公开提出要求来统一行动,但不要表现出训斥、谴责、讽刺及侮辱性的批评。
除以上所提到的常用技巧外,必要时还可以使用个别谈话或惩罚等方法。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都应该是对事不对人。教师对学生首先应予以尊重、爱护与关怀,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才能使学生取得进步。
另外,有一些课堂问题行为需要由心理辅导来处理和矫正,这就要请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来完成有针对性的帮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