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综合性。选择或制订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第二,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利于明确具体内容。第三,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在指导教学中,教师必须向学生清楚地说明教学目标;在充足而连续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监控学生的课堂表现,并给予提醒和帮助;及时向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方面的反馈。如上所述,在这种教学策略中,是由教师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材料,控制教学进度,设计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以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有人认为,指导教学应该包括六个主要活动:第一,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第二,呈现新材料。第三,提供有指导的练习。第四,提供反馈和纠正。第五,提供独立的练习。第六,每周或每月的复习。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教学的因素,例如,反馈、复习、补教,只要有必要就要进行,并且要与学生的能力倾向相匹配。这些活动可以被看作是教授结构良好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框架,与我国传统讲授教学相一致。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一)发现教学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一般来说,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二是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及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三是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四是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第一,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第二,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个一个的发现过程,教师要仔细设计要问的问题,排列好例子,确保参考材料和设备充足,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发现。第三,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例如,他根据儿童踩跷跷板的经验,设计了一个天平,让儿童调节砝码的数量和砝码离支点的距离,以此让儿童发现学习乘法的交换律,如3X6—6X 3。他让儿童先动手,然后使用想象,最后用数字来表示。第四,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发现教学要进行得顺利,关键在于给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亲自去发现教材中那些隐含的东西,概括出结论,使这些新东西很快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系统里去,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