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第四章第三节)_第3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5月3日

  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问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而且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应该多种多样,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如图4—1所示:
  
  图4—1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不意图
  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都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 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心理学家曾做 过这样一个实验,把106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分为四个等组,各组学生的能力相当,在 四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难度相等的加法练习,每天l5分钟,共练习5天。控制组单独 练习,不给任何评定,而且与其他三个组的学生隔离。受表扬组、受训斥组和静听组在--起练习,每次练习之后,不管成绩如何,受表扬组始终受到表扬和鼓励,受洲斥组始终受到批评和指责,静听组则不给予任何评定,只让他们静听其他两组受到的表扬和批评。然后探讨不同的评定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三个实验组的学习成绩优于控制组,这是因为控制组未受到任何信息的作用。静听组虽然未受到直接的评定,但它与受表扬组、受训斥组在一起.受到间接的评定,所以对动机的唤醒程度较低,平均成绩劣于受训斥组。受表扬组的成绩优于其他组,而且一直不断地直线上升。这表明·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也因为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表扬而非批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