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强化理论
所谓强化就是指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出现可能性的力量①。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且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
一般说来,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如适当的表扬与奖励、获得优秀成绩、取消讨厌的频繁考试等便是强化的手段。惩罚则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但有时.阻可以使一个人在失败中重新振作起来,如考试不及格等便是惩罚的手段。在学习中,如能合理地运用强化,减少惩罚,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籽为及其结果。
当然,强化动机理论就其主要倾向来说,是行为派的学习动机理论。由于行为派的强化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强化),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自觉性 主动性(自我强化),因而这一学习动机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如对食物、水、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是安全的需要,这表现为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和他人建立感隋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就是自我实现。
凡是完成自我实现的人往往心胸开阔、独立性强,具有创造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能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