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即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它是有学生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激发中学学习动机的策略:1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正确运用竞赛、考试和比分5注意内外动机相互补充,相辅相成6注意个人差异。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为迁移而教:1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2优化教学程序促进迁移3教授有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中学生知识巩固(复习)基本途径: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反复阅读与尝试重现相结合4科学地进行练习
★中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1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4科学地进行练习
★学习策略: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外显行为和内隐的心智活动。
★教授中学生获得学校策略:1交给学生大量可供提取或选用的学习方法和技能2训练学生知道如何确定学习目标,知道需要学什么3学生能够确认自己该学什么,也是策略性学习这种高级形式的学习所需的能力4帮助学生储存有关学习机学习方法或策略的信息
★考试焦虑: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包括两种成分:焦虑性和情绪性
★影响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1内源性因素(遗传因素、认知评价能力、知识准备、应试技能)2外源性因素(期望、教师评估、考试情境的知觉)
★中学生如何克服考试焦虑:1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2往最好处做,不要计较最后结果3考前要注意调节情绪
★建立良好中学生班集体的心理学因素: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教育和管理目标)2激励班集体的领导核心3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4树立良好的班风5组织开发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心理气氛:又称心理气候、心理氛围,是属于群体和集体中心理现象的情绪评价与社会评价性质的心理学概念,是群体和集体中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
★中学生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特征:1内隐性与外显性2稳定性与易变性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及对教育理论的了解,确认自己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信念,也就是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1提高教学能力2采取民主型的课堂领导方式3掌握课堂调控能力4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6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7构建安全的心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