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直觉。这是人对客观世界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表现,是感知能力的核心和感知觉发展的高级形态。
★观察力: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观察力是感知能力的重要表现。观察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水平。
★观察的品质: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精确性、观察的敏锐性、观察的系统性
★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特点:观察的目的性增强、观察更具有持久性、观察的精确性提高、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所以培养中学生观察力要做到: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提高观察的自觉性;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观察的浓厚兴趣;重视多种分析器的协同参与;加强观察、思维和语言的协同发展。
★记忆:是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中学生记忆力发展特点:高中阶段记忆力趋于成熟,高中成处于记忆发展的黄金期;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理解记忆占优势;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
★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的特点:概括性、间接性。
★思维的种类: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创造性。
★中学生思维力发展特点:抽象思维占优势,并有经验型向理论型过度;辨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对问题情境的思维有质的飞跃(提问趋向于探究性、具有开拓性)、思维品质的矛盾性(思维的深刻性和表面性、思维的批判性和片面性)
★表象:是想象的前提和基础,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即当事物不再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
★想象:是对头脑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根据有意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水平的不同,又可以将其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中学生想象力发展特点: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想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
★情绪和情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适合和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行为反应与认识活动的自我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