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5年10月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B》终极考题预测及答案二_第5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5年7月13日
一、单项选择题
1.C(P14) 2.C(P28) 3.A(P29)4.B(P68) 5.C(P106) 6.D(P173)7.D(P175)8.C(P222) 9.C(P245)
10.B(P262) 11.C(P323) 12.C(P328)13.B(P329) 14.D(P350) 15.B(P371)16.B(P404) 17.B(P439) 18.A(P476)19.A(P494) 20.C(P525)
1.[解析] 集儒家思想之大成的《学记》提出的许多教学原理,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学相长”等都闪耀着光辉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解析] 根据儿童在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皮亚杰提出儿童的认知发展要经过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四个由低到高、顺序不变的发展阶段。
3.[解析]埃里克森心理发展观的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种确定的危机以及都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其特征:第一阶段,乳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第二阶段,婴儿期(1.5~3岁),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怯感和疑虑。第三阶段,学前期(3~6、7岁),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第四阶段,学龄期(6、7岁~l2岁),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第五阶段,青少年期(12~18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基本的亲密感对基本的孤独感。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60岁),基本的繁殖感对基本的停滞感。第八阶段,成年晚期(60岁以上),基本的自我完善感对基本的绝望感。
4.[解析]经典性条件反射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最早提出。后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将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用来说明有机体的学习,形成了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因此,可以认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巴甫洛夫与华生。
6.[解析]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非常认同奥苏贝尔对概念所下的定义:“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标准属性的对象、事件、情境或性质。”
7.[解析] 日常概念是指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掌握的概念,也叫做前科学概念。能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直接观察而获得的概念叫做具体概念。日常生活中“桌子”就属于这两个概念。
8.[解析]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种成分。这三种成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9.[解析] 连续性的动作技能是指需要完成的动作序列较长,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复杂的内外刺激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调节和校正的
动作技能,如骑车、打字、弹琴等。
13.[解析]三位一体的心理品德结构观点把品德看成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体。潘菽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中明确认为,任何一种品德结构都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三种基本成分,而把道德意志包括在道德行为的训练中。
14.[解析]在道德情感的内容上,可分为公正感、责任感、义务感、自尊感、羞耻感、友谊感、荣誉感、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等。
15.[解析]心理健康不仅是促进青少年各种素质发展的重要中介,而且它本身就是21世纪现代学校教育所强调的青少年全面发展素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多项选择题
21.ABDE(P9) 22.ABC(P111)23.ABC(P408) 24.ABCE(P465)25.ACE(P492~493)
21.[解析] 针对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在进行研究时尤其应注意贯彻的原则有:(1)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就是要坚持整体系统的观点,多层次、多侧面进行研究,不能孤立、片面、割裂式地看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主要是指以理论为参照系,用实践来检验理论,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只有在实践应用中才能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4)教育性原则。研究者进行研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
22.[解析]布鲁纳分析了学习知识的具体环节,认为学习每一门学科都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过程、知识的转化过程及知识的评价过程。
23.[解析]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24.[解析]合作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在于:(1)能增强集体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2)学生间的合作可以集思广益,对问题的解决往往胜过个人的努力。(3)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彼此之间的互补性,学会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会学习,自觉改进学习的态度与方法。(4)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个性。
三、名词解释题
26.(P109)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27.(P31~32)维果茨基认为,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儿童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地完成任务,不需要教师的帮助即可达到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的第二个发展水平,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达到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28.(P174)前科学概念是指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掌握的概念,也称为日常概念。
29.(P65)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
30.(P421)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