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简)德育过程的规律? ⑴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①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 ②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⑵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①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做德育过程的基础。 ②德育过程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A.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B.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 C.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⑶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②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 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⑷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2.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知、情、意、行四个基本因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判断)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到达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13.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⑴导向性原则 ⑵疏导原则 ⑶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⑷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⑸因材施教原则
14. 导向型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起来。
15.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16. (09论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前苏联教育教马卡连柯也说“要尽量要求一个人,也要进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③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