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学》章节知识点(第八章第三节)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9月13日

小学德育过程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一)小学德育过程的概念 
  小学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小学德育目标对儿童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儿童的政治意识、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儿童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小学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二)小学德育过程的要素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教育者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 
  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们为德育对象时,他们是德育的客体;当他们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们又成为德育主体。3.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和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一定范围和层次。 
  4.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凭借一定的手段进行。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修养、内化德育内容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