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学》章节知识点(第七章第三节)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8月31日

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1.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教学原则是人们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我国古代《学记》中便总结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预”、“时”、“孙”、“摩”、“长善救失”等教学的宝贵经验,这些都属于教学原则范畴,只不过未加科学论证。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
  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应该说是两回事,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掌握的,并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感性知识,从而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1.概念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学方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体系,它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人们对教学实践认识的加深不断丰富和完善。
  2.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和任务、教材内容、学生特征、教师素质、教学环境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这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