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学》章节知识点(第七章第二节)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8月31日

教学过程的概述: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理论
  教学过程的理论是教学的基本理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曾以不同观点、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过程作过种种的探索,提出各自的见解。
  (三)教学过程的本质 
  对于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其主要观点如下: 
  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这里的认识不等于“认知”,是一个层次高于心理学中的认识的哲学概念,即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积极的反映,概括着心理学上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等全部活动和过程。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教材或精神客体的中介,掌握科学认识方法,以最经济的途径认识现实世界并改造主观世界、发展自身的活动过程。教学认识的主体是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的主体,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教学认识的客体以课程教材为基本形式,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凝聚的精神客体,既是学生认识的对象,又是他们认识和发展自身的工具,具有中介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这两方面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的活动。其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教学过程同样受一般认识过程普遍规律所制约,也就是说,认识的普遍规律为揭示教学过程的规律指明了总的方向和根本线索。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引导未成熟的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自己的精神财富,不仅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获得自身的发展。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必然的联系。按照上述对教学过程的理解,教学过程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首页 1 2 3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