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证券组合管理的方法:根据组合管理者对市场效率的不同看法,其采用的管理方法可大致分为被动管理和主动管理两种类型。
60、 所谓被动管理方法,指长期稳定持有模拟市场指数的证券组合以获得市场平均收益的管理方法。采用此种方法的管理者认为,证券市场是有效率的市场,凡是能够影响证券价格的信息均已在当前证券价格中得到反映。也就是说,证券价格的未来变化是无法估计的,以至任何企图预测市场行情或挖掘定价错误的证券,并借此频繁调整持有证券的行为无助于提高期望收益,而只会浪费大量的经纪佣金和精力。因此,他们坚持“买人并长期持有”的投资策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视投资风险而随便选择某些证券进行长期投资。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承认存在投资风险并认为组合投资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的特定风险,所以他们通常购买分散化程度较高的投资组合,如市场指数基金或类似的证券组合。
61、 所谓主动管理方法,指经常预测市场行情或寻找定价错误的证券,并借此频繁调整证券组合以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的管理方法。采用此种方法的管理者认为,市场不总是有效的,加工和分析某些信息可以预测市场行情趋势和发现定价过高或过低的证券,进而对买卖证券的时机和种类做出选择,以实现尽可能高的收益。
62、 组合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也就是使组合的风险和收益特征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最大满足。具体而言,就是使投资者在获得一定收益水平的同时,承担最低的风险,或在投资者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之内,使其获得最大的收益。
63、 从控制过程来看,证券组合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确定证券投资政策;(2)进行证券投资分析;(3)构建证券投资组合;(4)投资组合的修正;(5)投资组合业绩评估。
64、 确定证券投资政策。证券投资政策是投资者为实现投资目标应遵循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包括确定投资目标、投资规模和投资对象三方面的内容以及应采取的投资策略和措施等。投资目标是指投资者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前提下,期望获得的投资收益率。由于证券投资属于风险投资,而且风险和收益之间呈现出一种正相关关系,所以,证券组合管理者如果把只能赚钱不能赔钱定为证券投资的目标,是不合适和不客观的。客观和合适的投资目标应该是在盈利的同时也承认可能发生的亏损。因此,投资目标的确定应包括风险和收益两项内容。投资规模是指用于证券投资的资金数量。投资对象是指证券组合管理者准备投资的证券品种,它是根据投资目标而确定的。确定证券投资政策是证券组合管理的第一步,它反映了证券组合管理者的投资风格,并最终反映在投资组合中所包含的金融资产类型特征上。
65、 进行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分析是证券组合管理的第二步,是指对证券组合管理第一步所确定的金融资产类型中个别证券或证券组合的具体特征进行的考察分析。这种考察分析的一个目的是明确这些证券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影响证券价格波动的诸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另一个目的是发现那些价格偏离其价值的证券。
66、 构建证券投资组合。构建证券投资组合是证券组合管理的第三步,主要是确定具体的证券投资品种和在各证券上的投资比例。在构建证券投资组合时,投资者需要注意个别证券选择、投资时机选择和多元化三个问题。个别证券选择主要是预测个别证券的价格走势及其波动情况;投资时机选择涉及到预测和比较各种不同类型证券的价格走势和波动情况(例如,预测普通股相对于公司债券等固定收益证券的价格波动);多元化则是指在一定的现实条件下,组建一个在一定收益条件下风险最小的投资组合。
67、 投资组合的修正。投资组合的修正作为证券组合管理的第四步,实际上是定期重温前三步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构建的证券组合对投资者来说,可能已经不再是最优组合了,这可能是因为投资者改变了对风险和回报的态度,或者是其预测发生了变化。作为对这种变化的一种反映,投资者可能会对现有的组合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定一个新的最佳组合。然而,进行任何调整都将支付交易成本,因此,投资者应该对证券组合在某种范围内进行个别调整,使得在剔除交易成本后,在总体上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现有证券组合的风险回报特性。
68、 投资组合业绩评估。证券组合管理的第五步是通过定期对投资组合进行业绩评估,来评价投资的表现。业绩评估不仅是证券组合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同时也可以看成是一个连续操作过程的组成部分。说得更具体一点,可以把它看成证券组合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反馈与控制机制。由于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获得收益的同时,还将承担相应的风险,获得较高收益可能是建立在承担较高风险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对证券投资组合业绩进行评估时,不能仅仅比较投资活动所获得的收益,而应该综合衡量投资收益和所承担的风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