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教师资格《教育学》必看知识点(第七章)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5年2月2日

第七章

1. 简述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1) 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保证。
(2) 教学依据,师生纽带。
(3)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手段依据。
(4) 检查和监督依据,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2. 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 社会生产力。
(2) 政治经济制度。
(3) 文化和科学技术。
(4) 受教者身心发展需要与特点。
(5) 课程理论。
3. 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及优缺点有哪些?
又叫分科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学科,彼此分立安排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1) 知识体系,社会需要出发设计,知识本位,社会本位。
(2) 知识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
(3) 重视理论知识,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事实教给学生。
优点:短时间教基本原理,系统掌握经验和科学知识。
缺点:不完全照顾需要和兴趣,不利于社会生活能力发展。过细,不利于综合把握世界的联系。
4. 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及优缺点是什么?
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通过活动来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特点:
(1) 儿童需要兴趣个性出发,儿童本位,经验本位。
(2) 儿童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
(3) 重视理论知识。
优点:重视适合兴趣爱好,注意教材心里组织,激发积极,主动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很有效果。
缺点: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不利于传递人类文化遗产。
5. 简述综合课程及特点。
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构成一门学科。
三种形式:
(1) 有内在联系学科融合一起形成新学科,叫融合课程。
(2) 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形成的综合课程,叫广域课程。
(3) 以问题为核心,几门学科结合,叫核心课程。
6. 简述隐性课程及其对学生影响的特点。
一般指构成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各种要素,他们对学生产生经常而有效的影响;包括:学校的物质环境,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和非制度文化,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对学生影响特点:
(1) 无意识性。
(2) 空间的广泛性。
(3) 内容的全面性。
7. 简述课程计划设计的一般原则。
(1) 注重课程水准的合适性。
(2) 充分体现均衡性。
(3) 充分灵活性。
(4) 稳定性和和科学性。
8. 论述课程发展的一般趋势。
(1) 选择化和个性化。课程结构形式既适合所有,又个别化和处方化,学习者可以选取不同组合。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