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客户信用评级
一、客户信用评级的概念 客户信用评级是目前通行的银行风险控制评价方法。它通过对客户偿还能力和偿还意愿的计量和评价,对客户进行综合评价和信用等级确定,并将该结果作为客户准入管理和信贷定价的依据。
客户信用评级的评估主体是商业银行,评价目标是客户违约风险,评价的结果是信用等级。
信用评级一般分为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内部分级一般指银行基于内部的数据和标准,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仅作为审核贷款的内部参考;外部评级一般指独立的信用评级公司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具有客观公正性,评级公司要对评估结果负责。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要求商业银行以信贷业务为重点推进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并制订了相关指引文件。
有效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对信用级别的设置有两方面的要求:信用级别能够有效区分风险特征不同的信贷客户;信用级别同违约概率等风险特征相关联。
二、评级因素
信用评级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基于本书前面部分所介绍的内容,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宏观环境。国内外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情况,相应的政治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等。
(2)行业特征。重点考察公司客户所属行业的周期性、发展阶段、竞争状况、现金流量和利润等特点,及公司客户在行业中的位置。
(3)资产的可变现性。重点考察公司客户的经营规模,账面或市场价值,资产效率和流动性等因素。
(4)财务情况。重点考察公司客户的偿债能力、所占用的现金流量、资产的流动性、资产的收益性以及公司除本银行之外获得其他资金的能力。其中,现金流量是否充足和偿债能力的分析是分析的中心环节。
(5)财务信息的质量。主要指公司客户所提供的财务报告等资料的可信度,如财务报表是否经审计及审计结果等。
(6)管理水平。重点考察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专业经验、管理能力、管理风格、管理层希望改善公司财务状况的愿望以及保护贷款人利益的态度等,对公司前任留给公司的影响也应有所考虑。
(7)被评级的交易结构。重点考察担保方信用级别、担保的形式及影响。
(8)特殊事件的影响。如涉及公司的诉讼、环境保护义务及产业政策变化等或有事件的影响。
不同信用级别对上述特定风险因素都规定有评判标准,不同银行在信用评级时对特定风险因素的权重也有所不同。银行在信用评级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客观选择。
三、评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