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金融市场
我国金融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层次清楚、分工明确的金融市场体系。从市场类型看,由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回购市场和票据市场等组成的货币市场,由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组成的资本市场,以及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等均已经建立并形成一定规模。从市场层次看,以银行间市场为主体的场外交易市场与以交易所市场为主体的场内交易市场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I)货币市场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从1984年同业拆借市场开始的。1996年1月,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形成,1997年6月,依托同业拆借市场的债券回购业务获准开展,同业拆借市场与票据市场一起构成我国的货币市场,成为金融机构管理流动性和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平台。
(2)资本市场
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标志着我国股票市场正式形成。l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并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债券市场。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债券和股票等证券产品为主体、场外交易市场与交易所市场并存的资本市场
(3)其他市场
金融市场发展对银行的影响
(1)金融市场发展对银行的促进作用
金融市场的发展对银行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银行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在很多方面直接促进银行的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
其次,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能为银行提供大量的风险管理工具,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有助于银行识别风险,对风险进行合理定价,并在市场上通过正常的交易来转移风险。
再次,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客户评价及风险度量提供了参考标准。
(2)金融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金融市场的发展在为银行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对银行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随着银行参与金融市场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市场波动对银行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会不断加大,银行经营管理特别是风险管理的难度也将越来越大。
第二,金融市场会放大商业银行的风险事件。比如,银行若出现一笔金额较大的不良贷款,或者出现某高管人员或职员违法被查的事件,可能因为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对银行形成比事件本身大得多的负面影响。
第三,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大量储蓄者将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会减少银行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大量的优质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会减少在银行的贷款,造成银行优质客户的流失。
金融工具:
1.基本概念
金融工具是用来证明融资双方权利义务的条约。
2.金融工具的种类
(2)按融资方式划分
按融资方式划分,金融工具可分为直接融资工具和间接融资工具。
(3)按投资者所拥有的权利划分
①债券
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上面载明债券发行机构、面额、期限、利率等事项。根据发行人的不同,债券可分为企业债、国债和金融债三大类。企业债又称为公司债,是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凭证。国债是国家根据信用原则举借债务的借款凭证。国债按偿还期的不同可分为短、中、长期债券。金融债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作为债务人发行的借债凭证,目的是筹措中长期贷款的资金来源。
②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股票一经发行,持有者即为发行股票的公司的股东,有权参与公司的决策,分享公司的利益,同时,也要分担公司的责任和经营风险。股票一经认购,持有者不能以任何理由要求退还股本,只能通过证券市场将股票转让和出售。
③可转换公司债券
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可转换债券”或“可转债”)是一种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可转换债
券兼具债券和股票的特性。④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行基金凭证,将众多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的投资机构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投资制度。
(4)按金融工具的职能划分
按金融工具的职能划分,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于投资和筹资的工具,如股票、债券等;第二类是用于支付、便于商品流通的金融工具。主要指各种票据;第三类是用于保值、投机等目的的工具,如期权、期货等衍生会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