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考试《个人贷款》第三章讲义:操作风险管理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1月28日

第三章 个人贷款管理

  3.3个人贷款风险管理

  3.3.2操作风险管理

  ▲概念(掌握)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1.受理与调查环节的风险管理

  (1)严格贷款申请要求

  贷款申请应遵循诚信申贷原则,至少要明确以下条件:

  ①借款人的主体资格要求;

  ②借款人信用记录良好;

  ③贷款用途明确合法;

  ④还款来源明确合法;

  ⑤证明材料的具体要求。

  (2)勤勉履行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必须遵循真实、准确、完整、有效的原则,通过现场调查和非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全面掌握客户信息。

  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应配备具有专业素质的团队开展相应调查工作,同时也可借助第三方的专业优势获得信息分析、风险评估等技术支持。但是,贷款人不得将贷款调查的全部事项委托第三方完成。

  2.审查与审批环节的风险管理

  (1)严格进行风险评价

  ①借款人基本情况评价。

  ②借款人资产负债状况及收入评价。

  ③借款项下交易的真实性、合法性评价。

  (2)审慎进行信贷审批

  ①审批人员按照授权自主审批贷款。

  ②严禁超越、变相超越权限审批贷款。

  (3)严格实行审贷分离。

  审贷分离是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流程的基本要求,是建立有效的岗位制衡机制的重要内容。审贷分离的核心是将负责贷款调查的业务部门(岗位)与负责贷款审查的管理部门(岗位)相分离,以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

  3.签约与发放环节的风险管理

  (1)严格贷款合同管理

  ① 订和完善贷款合同等协议文件。

  ②建立完善有效的贷款合同管理制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否有效管理贷款合同,是其经营管理成败和服务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③加强贷款合同规范性审查管理。

  ④履行监督、归档、检查等管理措施。

  ⑤做好有关配套和支持工作。

  (2)严格实行贷放分控

  ①设立独立的放款执行部门。

  放款执行部门的核心职责是贷款发放和支付的审核,集中统一办理授信业务发放,专门负责对已获批准的授信业务在实际发放过程中操作风险的监控和管理工作。

  ②完善对放款执行部门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放款执行部门作为信贷资金脱离贷款人前的最后一道防线,具有重要作用。对放款执行部门的职责要高度重视。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