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证券从业资格投资分析第三章讲解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4年2月10日
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

  第一节 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

  1.判断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

  2.把握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

  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

  4.了解转型背景下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了解中国股市表现和宏观经济相背离的原因。

  (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及资料搜集

  1.总量分析法

  总量分析法是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因素及其变动规律的分析。总量分析主要是动态分析,同时,也包括静态分析。总量是反映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状态的经济变量。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量的总和;二是平均量或比例量。

  2.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主要是静态分析。

  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是相互联系的。总量分析侧重于动态(速度),结构分析侧重于静态(相互关系)。

  3.宏观分析资料的搜集与处理

  宏观分析所需的有效资料一般包括政府的重点经济政策与措施、一般生产统计资料、金融物价统计资料、贸易统计资料、每年国民收入统计与景气动向、突发性非经济因素等。

  二、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变量(5 大类)

  (一)国民经济总体指标(5 个)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公式:GDP=GNP-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GN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对应于这三种表现形态,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

  收入法和支出法。常用的是支出法。其公式为:

  GDP=C+I+G+(X-M)

  其中,C 代表“消费”;I 代表“投资”;G 代表“政府支出”;X 代表“出口”;

  M 代表“进口”;(X-M)代表“净出口”。

  国内生产总之的增长速度一般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