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是指国民经济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消费品总额。
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是指某一时点城乡居民存入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储蓄金额。
居民储蓄存款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支出以后形成的。
3.居民可支配收入
(四)金融指标
1.总量指标
包括: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金融资产总量,外汇储备。
(1)货币供应量是单位和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存款和手持现金之和,其变化反映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
根据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①流通中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
②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 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③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
的各项储蓄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
M2与M1的差额,通常称为准货币。
(2)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
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
(3)金融资产总量
是指手持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保险等其他资产的总和。
(4)外汇储备
是一国对外债权的总和,用于偿还外债和支付进口,是国际储备的一种。
一国的国际储备除了外汇储备之外,还包括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储备头寸。
2.利率
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利率的波动反映出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动状况。
利率的分类: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国债利率、回购利率、同业拆借利率。
再贴现率和同业拆借利率是基准利率。
(1)贴现率与再贴现率。贴现是指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买进其未到付款日期的票据,购买票据的业务称贴现。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由于资金周转的需要,以未到期的合格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时所适用的利率。
再贴现率变动对货币供应量起直接作用。
(2)同业拆借利率。同业拆借利率是指银行同业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
同业拆借有两个利率,拆进利率与拆出利率。同业拆借中大量使用的利率是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
(3)回购利率
(4)各项存贷款利率
国务院批准和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各项利率为法宝利率,具有法律效力,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变动,且法定利率的公布、实施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