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政政策的涵义
财政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均衡。财政政策主要通过税收、补贴、赤字、国债、收入分配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是政府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也是财政有效履行配置资源、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等职能的主要手段。
财政政策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
二、财政政策的基本功能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主要具有四种功能:
(1)导向功能:财政政策通过财政分配和管理活动,调整微观的物质利益,进而调节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引导国民经济运行。
(2)协调功能: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失衡状态的调节和制约。如通过财政转移性支付,协调各地区间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能力;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标准,调节个人间的收入水平;财政政策工具相互配合有效发挥财政政策的协调功能。
(3)控制功能:财政政策的控制功能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制约与促进,实现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控制。
(4)稳定功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整总支出水平,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趋于均衡,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财政政策目标与工具
1.财政政策目标
在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政策的总目标一般是:保障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稳定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合理分配。财政政策目标是指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
2.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政策主体通过控制政策工具实现预期的目标。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政府预算、税收、国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
(1)政府预算。政府预算作为一种控制财政收支及其差额的机制,在各种财政政策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它能系统地、明显地反映政府财政政策的意图和目标,具有综合性、计划性和法律性等特点。
预算收支差额包括三种状况:
1)收大于支,形成预算结余,对总需求产生的净影响是收缩性的,即紧缩性财政政策。
2)支大于收,形成预算赤字,对总需求产生的净影响是扩张性的,即扩张性财政政策。
3)收支平衡,对总需求产生的净影响是中性的,即中性的财政政策。
(2)税收。税收是最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之一,它广泛地影响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稳定、收入分配和其他更为具体的财政政策目标。税收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税率确定、税负分配、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