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学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精粹: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7月22日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都会影响人格的发展。
  7.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
  (2)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8.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2)智力差异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
  (3)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9.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