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研究启示我们,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研究表明,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的行为更富有建设性。还有的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课堂成绩有正相关的趋势,尽管教师的表扬次数与学生的成绩之间未发现明确的关系,但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成,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却存在着负相关。
这些研究比较深入地揭示了导致教师职业成功的特殊能力和人格特点,为教师的造就和培养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有迹象表明,教师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阶段特征存在着相互作用。加涅的研究指出,对知识具有浓厚兴趣并以追求知识获得满足的学生同以追求教师认可来获得满足的学生不同,他们喜欢的教师与教师的热情程度无关。可见,要深入探索教师的特征怎样影响其事业成就,还应更进一步从师生相互作用的角度开展广泛研究。
四、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的学习潜力测验(实际上只是普通的智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十分明显,由实验者提供的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预言似乎自动地应验了。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当然,实际教育情境里的教师期望,并不是由假信息诱发出来的,而是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的实际观察而获得的确切信息引起的。
不过,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的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