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但两者不能等同。学习目标是个体通过学习活动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在个体完成学习活动之前,这个预想结果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之中的。因此,学习期待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诱因可以是简单的物体,如食物、水等,也可以是复杂的事情,如名誉、地位等。凡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被称为积极诱因。例如,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育措施中,教师所提供的奖品、成绩等都是积极的诱因。相反,消极的诱因可以产生负性行为,即离开或回避某一目标。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一)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判断学习动机高尚与低级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和集体。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即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例如,中小学生勤奋、努力学习各门功课,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所以现在要打好基础,踏实地掌握科学知识。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例如,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只是为了个人的名誉、地位或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等,这是自私的、狭隘的,因而是低级的。
(二)近景的直接生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例如,学生的求知欲望、成功的愿望、对某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以及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内容的新颖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类动机比较具体,且有实际效能,但作用较短暂而不稳定,容易随情境的变化而改变。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的。例如,中小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为争取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荣誉等,都属于间接性的动机。这类动机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不易为情境中的偶然因素所改变,能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
(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