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心理学临考背诵要点:第三章感觉与知觉_第3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4月18日

  18、人的文化水平越高,他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就越容易改变;另外,一个人对社会刻板印象的性质越了解,他也越容易改变自己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
  三、简答题:
  1、感觉产生的基本步骤:第一步是收集信息;第二步是转换:第三步是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第四步是产生感觉。
  2、简述知觉产生的过程:知觉是人们通过感官得到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所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知觉以感觉为基础,要产生知觉,首先要在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情况下获取事物各种属性的信息,进而借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对这些感觉信息进行整合与解释,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使其获得意义。
  知觉过程是在大脑高级中枢实现的信息加工,是一种融合和解释的过程,具有能动性。
  3、深度知觉产生的过程:深度知觉也叫距离知觉,它使人们能够把二维的视网解释为三维的世界,以认识事物的真面貌。深度知觉是由一定的线索引起的。深度知觉线索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刺激物的特性作为线索。视觉刺激中最常使用的深度线索有:大小、视野中的高度、线性透视、遮挡、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等。另一方面则产生视觉系统本身的特性。这方面的线索主要包括水晶体的曲度调节、视轴辐合、双眼视差。
  4、运动知觉的线索:(1)来自网膜的信息。首先,相邻网膜点受到连续的刺激是运动知觉的信息来源。当一个运动着的物体移过视网膜时,它将依次刺激网膜上的一系列感受器,并使相邻感受器受到连续的刺激,从而提供运动的信息。其次,运动物体的其他一些特性对视网膜的作用,也是产生运动知觉的线索,如当物体的运动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时,物体在网膜上的视像的大小会发生变化,这对运动知觉的产生也有重要的意义。(2)来自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当人眼追随运动着的物体时,物体投射在网膜上的映象是相对静止的,这时中枢发出的眼睛、头部和身体的动作指令以及大脑对这些运动的反映就成为运动知觉的线索。
  5、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3)借助计时工具
  6、社会知觉的独特性:1)认知对象独特性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特殊性
  7、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首先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同时也取决于个体的知觉经验与主观状态。格式塔学派提出了一些被普遍接受的知觉组织原则:接近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封闭性原则、良好图形原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