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师生关系

(二)师生关系的内容
1.教育关系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教育关系,即授受关系。师生间的教育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育的地位来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教育的目的是学生主体性的形成
(3)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2.道德关系
道德关系是指在教学活动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关心、帮助、合作的关系。师生问的道德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的平等
(2)学生与教师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
(一)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
师生之间的社会关系是教师作为成人社会的代表与学生作为未成年的社会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代际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等。
(二)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
师生的教育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育与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等主体间关系。
(三)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
师生间的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内在联系.包括人际认知关系、情感关系、个性关系等。
三、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一)尊师爱生
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首先,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二)民主平等
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双方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相互之间存在依赖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教学的成效有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作为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三)教学相长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促使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虚心的教师也会从学生那里学到不少东西,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四)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指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师生之间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人际关系。
四、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及建立、发展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人格的形成。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方面
(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态度对师生关系有直接的影响。
(2)教师领导方式。教师领导方式有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在民主型师生关系的影响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融洽。
(3)教师的智慧。学识渊博是学生亲近老师的重要因素之一。
(4)教师人格因素。研究表明,性格开朗、气质优雅、兴趣广泛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
2.学生方面
学生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许多调查表明学生认为教师喜欢自己,就会主动亲近这位教师。
3.环境方面
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等。
(三)如何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及权威性的保证。教师高尚的品德、深刻而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高效而优质的服务.必然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要求教师既把学生当做教育的对象.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既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指导工作,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
3.要发扬教育民主
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理念,多听取学生的意见,而不能以“权威”自居。教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具有安全感。以讨论、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想法,促进师生之问的良性互动,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妥善地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使师生之间少一点矛盾,多一分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