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德育
1.德育的概念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共同性、历史继承性。
2.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4.德育内容考试站网
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5.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6.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德育过程的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①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②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①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_没有社会道德。
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