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教育学》章节知识点(第三章第一节)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7月29日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知识点:
  • 个体身心发展概述
  •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概述: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个体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教育。另外,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两个方面。心理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的发展,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发展;二是意向的发展,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个体的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心理的发展离不开身体的发展,身体的发展同样受到心理发展的影响。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的。在社会环境中,不仅存在着与每个个体有不同性质、不同程度联系的各类群体,而且还存在着人的创造物和各种创造性工具。个体的人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生存和发展。认识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性,可以使我们不仅重视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人的社会化,重视学校教育活动的社会意义,加强学校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而且重视每个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人具有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这已经使人超越动物。人还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人的能动性能否较好地发挥,是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人的潜在能力的充分信任,对社会实践在人的发展中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视,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回答。
  (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心,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理、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现代西方的内发论者进一步从人的机体需要和物质因素来说明内发论。

首页 1 2 3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