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学综合素质复习资料:(1.2教育观)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5月22日

  二、“以人为本"的涵义
  所谓以人为本,其基本含义简要地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他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他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我们需要围绕这种基本含义,进一步从哲学上深入挖掘以人为本的具体内涵。以人为本是一个关系概念。人主要处在四层基本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我们可以从这四个层面的关系中具体解读以人为本的完整内涵。
  第一,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
  第二,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既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第三,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就是强调公正,不断实现人们之间的和谐发展。既要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也要尊重精英群体的能力和贡献,为他们进一步创业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
  第四,在人和组织的关系上,就是各级组织既要注重解放人和开发人,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与舞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又要努力做到使人们各得其所。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在中小学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任何教育改革、教学理论的创新与教学观念的改革,首先是教师观、学生观和师生关系的更新。怎样看待每个学生,教师角色如何扮演,以及怎样处理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应该考虑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师。应该摈弃落后的学生观,树立全新的学生观,用新的学生观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那么,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呢?
  (一)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在长期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有些老师重智育轻德育,重做事轻做人,重理论轻实践。在这些教师头脑中,学生并非独立的个体,而只是片面的学习机器。以这种观念和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无疑会有很大的缺陷。“马加爵”式的人是教育的悲剧,我们不允许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是独立的完整个体,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正确出发点。而学生的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缺一不可。我们应该对学生毫不犹豫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