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学综合素质复习资料:(1.1教育观)_第3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5月22日

  新课程内容体系着力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文明卫生的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基础教育的任务、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结合各门类课程特点,渗透对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方面的要求。
  例如,面对时代的发展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数学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落后;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等学习方式的熏陶,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书本知识和运算、推理技能的关注较多.而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因此,建立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数学课程内容体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改革意见中就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充分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诸如储蓄、债券、保险、股票、住房、旅游,乃至家庭开支等,数学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必将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
  再看,自然科学学科与能源和交通、环境和保护、人口与优生优育、营养和健康、资源和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也都有着直接的关系,都是极其丰富的面向社会和生活的教学内容。
  (三)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这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的新世纪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首要任务和核心课题。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真正让所有学生参与教学,不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影响教学质量较深层次问题的有力揭示。但时至今日,一些学校和教师依然囿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束缚,嘴上喊着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仍然不能抛开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以知识教育灌输学生,给学生加负,加压,加班,加点,学生的书包沉重,心理负担和压力更沉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常常有些孩子行为逆反、心理压抑,其结果导致教者失望、学者沮丧;也有一些孩子上进心很强,学习非常用功.整天“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除了书本还是书本,即使假日,也是闭门苦读,学得很辛苦,可是其成绩却总是一般,有的甚至被同学嘲笑为“书呆子”,久而久之,变得沉默寡言,离群索居,成了真的“书呆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科学地理解和掌握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