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2.3:小学智育)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5月28日

  (二)智力差异
  一般认为,智力是个体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心理活动。人与人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智力水平、智力类型、智力表现早晚以及性别上的差异。对于智力水平的差异,一般是按照智商的高低进行划分。
  不同个体在智力的类型上也会存在差异,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所强调的那样,每个人至少有B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意识智能和自然智能等。各种智能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和发挥程度不同,形成智力的类型差异。
  智力表现的早晚也存在个别差异,有人在小时候便显露出高智商,但也有很多人大器晚成。这便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智力的性别差异有两点基本认识:一是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女性智商分布较均匀,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也就是说,很聪明的男性和很笨的男性都比女性多,智力中等的女性比男性多得多。二是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具体来说,男性偏于抽象思维,喜欢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女性擅长于形象思维,喜欢语言、历史、人文地理等学科。具体到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男女智力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女性智力表现较早,男性智力表现较晚。
  四、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的教育意义
  (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1.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
  (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新异刺激影响时,注意力就会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表现更为明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教育的作用下,观察的目的性将不断提高。
  (2)观察缺乏精确性。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活动的主要过程,对细小部分则缺乏观察,则观察不够精确。
  (3)观察缺乏顺序性。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如运动的、较大的、对比明显的部分,这样则导致观察无宇,观察的结果缺乏全面性、完整性。
  (4)观察缺乏深刻性。观察事物时。小学生还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使得观察的深刻性不够,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特征,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只知道“是什么”,缺乏“为什么”的思考,使观察趋于肤浅,难以上升到理性高度并赋予观察更深刻的意义。
  2.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记忆力较学前儿童在质与量上都有明显的提高。总的发展趋势为由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发展,具体形象记忆仍占主导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