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3.2:班级管理)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5月28日

第二节 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和功能
  (一)概念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对象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二)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此,运用教学技术手段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以及组织、安排、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级是学生群体活动的基础,是学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就是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二、班级管理的模式
  (一)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二)平行管理
  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
  (三)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参与班级管理的方法。
  (四)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目标管理思想由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
  三、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由此形成班级管理的极为简单的因果关系:学得好的,受到鼓励,并越来越好;学得差的,受到批评,并越来越差;受到鼓励的,不断进步为好学生;受到批评的,逐渐退化为“双差生”。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
  (二)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当今的中小学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班级干部相对固定,使一些学生养成了“干邵作风”,不能平等地对待同学,而多数学生希望能为班级做点事,却缺少机会;学生在社会环境及部分冢长影响往把班干部标志看成是荣誉的象征;只把班干部看成是“老师的助手”,忽视干部是“群众的时代生都想当干部、当个好干部,但缺乏每个人都是班级小主人”、“争取做合格的班级小主人”意识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