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 在20 世纪70 年代到80 年代初期, 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内容就是合理避税、提供年金系列产品、参与有限合伙(即投资者投资合伙企业但只承担有限责任)以及投资于硬资产(如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等)。直到1986年,伴随着美国税法的改革以及里根总统时期通货膨胀的显著降低,个人理财业务的视角逐渐全面和广泛,开始从整体角度考虑客户的理财需求。此时,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开始普遍实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经营策略,强调与客户建立“全面、长期”的关系。同时,银行内部也进行了充分的组织机构和职能调整。理财业务,融合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投资业务和咨询等业务,开始向全面化发展。
3. 个人理财业务成熟时期
20 世纪90 年代是个人理财业务日趋成熟的时期,许多人涌入个人理财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在这一时期的繁荣可以归因于良好的经济态势以及不断高涨的证券价格。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时期的个人理财业务不仅开始广泛使用衍生金融产品,而且将信托业务、保险业务以及基金业务等相互结合,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变化,理财人员获得的财务策划收入大幅增长;作为独立的高等教育机构,理财学院显著扩张,美国高校中以学术项目来设置理财专业的数量也在增长;理财日趋专业化, 专门协会、认证组织纷纷成立,如国际注册财务咨询师协会、退休理财协会、遗产规划协会等。这些专业机构的出现和定位以及高校对理财专业的重视标志着个人理财业务开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1.2.2 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和现状
与发达国家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历史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发展历程较短。20 世纪80年代末到90 年代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萌芽阶段,当时商业银行开始向客户提供专业化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 但大多数的居民还没有理财意识和概念。从21世纪初到2005 年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理财产品、理财环境、理财观念和意识以及理财师专业队伍的建设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中国理财产品规模以每年10%~20%的速度在增长, 2005 年达到了2000 亿元。
随着商品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理财产品不断创新, 为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规范和健康有序地发展,银监会于2005年9月发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界定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范畴,规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 并同时下发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 以下简称《指引》) , 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提出了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