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难点点拨(第二章第三节)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6年7月20日

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

  考点1 利息与利率的概念
  利息是指在借贷活动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超过借贷本金的那部分货币资金,是债务人为取得货币使用权所付出的代价。或者说,它是债权人让渡货币的使用权所获得的报酬。从本质上讲,利息是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利息反映所处生产方式的生产关系。利息率,简称利率,是借贷期内利息额对本金的比率。它是计量借贷资本增值程度的数量指标。
  考点2 利息率的主要种类
  1.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水平保持不变的利率。固定利率便于计算成本和收益,但在期限较长、市场利率变化较多的情况下,借贷双方都可能会承担利率波动的风险。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关系存续期内,利率水平可随市场变化而定期变动的利率。浮动利率能灵活反映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更好地发挥利率的调节作用,可以缩小利率市场波动造成的风险,对借贷双方都比较合理,但是不利于计算和预测成本和收益。
  2.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指客户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存款所取得的利息与存款本金的比率。贷款利率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所收取的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
  存款利率的高低决定了存款人的利息收益和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贷款利率的高低则决定了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和借款人的筹资成本。一般来说,存款利率越高。存款人的利息收入越多,银行融资成本越高,金融机构集中的社会资金越多;贷款利率越高,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越多。借款人的筹资成本越高。贷款利率一般高于存款利率,二者之差就是存贷利差。
  存贷利差是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的经济效益,对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和货币流通也有重要影响。
  3.基准利率和基础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一个国家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和调整、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利率。在市场经济国家主要指再贴现利率。一方面.基准利率决定着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利率水平。是金融机构系统制定存贷利率、有价证券利率的依据;另一方面,基准利率表明中央银行对当期金融市场货币供求关系的总体判断.基准利率的变化趋势引导着一个国家利率的总体变化方向。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可以理解为我国目前的基准利率。
  贷款基础利率是近年我国金融市场新出现的一种利率。在我国,贷款基础利率是指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
  备考提示
  2013年10月,贷款基础利率(1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该机制是在报价行自主报出本行贷款基础利率的基础上。指定发布人对报价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形成报价行的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并对外公布。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有利于强化金融市场基准率体系建设,促进定价基准由中央银行确定向市场决定的平稳过渡;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定价效率和透明度,增强自主定价能力;有利于减少非理性定价行为,维护信贷市场公平有序的定价秩序:有利于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机制,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