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概述
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新活动,最终体现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
金融创新包括三个层面的“创新”: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
宏观层面的金融创新是指货币信用制度、体制的变革与突破,如金融技术、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创新等。
中观层面的金融创新是指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中介功能的变化,具体包括银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制度创新。 微观层面的金融创新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大致可分为信用创造型创新(如用短期信用来实现中期信用、分散投资者风险的票据发行便利等);风险转移型创新(如货币互换、利率互换等);增强流动性创新(如长期贷款的证券化等);股权创造型创新(如附有股权认购书的债券等)。
金融创新能够有效提高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增强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推动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
金融创新的基本原则
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需要遵循如下一些基本原则:
1.合法合规原则
2.公平竞争原则
3.知识产权保护原则
银行开展金融创新活动,应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银行应制定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保护自主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4.成本可算原则
创新是一项高投入的活动。持续且能创造价值的创新,需要专门的人才、专项的投入、周密的计划和组织,因此,创新的成本往往十分高昂,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创新的门槛还会不断提高。银行在开展金融创新时,要尽可能保证其成本能够比较准确地核算,避免创新活动偏离银行的经营目标。
5.风险可控原则
创新必然伴随着风险,因为只要是创新,就是未曾验证过的,就会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银行业务的核心是管理风险,银行的很多创新在本质上就是风险管理方式的创新。为了保证银行的安全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银行创新时必须保证风险可控。
6.信息充分披露原则
银行业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高的行业,在创新方面,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为了确保银行客户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充分了解银行创新所隐含的风险,银行必须对创新过程中不涉及商业秘密、不影响知识产权的部分,予以充分披露。
7.维护客户利益原则
银行开展金融创新活动,应遵守职业道德标准和专业操守,完整履行尽职义务,充分维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
8.四个“认识"原则
金融创新与客户利益保护
银行金融创新的根本目的是,直接拓宽业务领域,创造出更多、更新的金融产品,更好地满足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具体来看,在金融创新活动中,银行需要特别注意从审慎尽责、充分信息披露、引导理性消费、客户资产隔离、妥善处理利益冲突、客户教育六个方面来保护客户的利益。
1.审慎尽责 www.examzz.com
在开展创新业务时,银行必须遵循符合客户利益和审慎尽责的基本原则,为客户提供专业、客观和公平的意见,按相应的法律要求,特别重视并忠实履行对客户的义务和责任,真正将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从客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银行应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及与客户的约定,履行必要的保密义务,妥善保管和利用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从客户那里获得的信息。
2.充分信息披露
银行创新产品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为了便于客户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妥善的选择,银行必须遵守行业行为准则和银行员工操守守则,向客户准确、公平、没有误导地进行信息披露,充分揭示与创新产品和服务有关的权利、义务和风险。
3.引导理性消费
4.客户资产隔离
6.客户教育
客户缺乏相关金融知识,风险承受意识比较低,是其利益容易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切实保护客户的利益,银行除了做到前面五个方面外,还需要在客户教育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