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风险管理
知识点: 银行风险的种类
银行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和战略风险九大类。
1.信用风险
2.市场风险
3.操作风险
4.流动性风险
5.国家风险
6.声誉风险
7.法律风险
8.合规风险
9.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威胁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在风险。
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1.资产风险管理阶段
2.负债风险管理阶段
3.资产负债风险管理阶段
4.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存贷利差的变窄、金融衍生工具的广泛使用,银行开始发现自己可以从事更多的风险中介工作,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期限转换中介,特别是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和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使银行面临的风险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增加了银行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有了新的提升,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更加深入,金融衍生品、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技术逐渐应用于银行的风险管理。随着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国际银行业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风险管理原则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体现了面向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以及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等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
1.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
2.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
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银行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种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不同风险类型,公司/机构、个人等不同客户种类,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等不同性质业务的风险都纳入统一的风险管理范围,并将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中,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多元化后产生的一种需求,其优点是可以大大改进风险一收益分析的质量,在银行系统内实现风险管理理念、目标和标准的统一,从而实现风险管理的全面化、系统化。
3.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
银行的业务特点决定了每个业务环节都具有潜在的风险,银行的风险管理也应贯穿于业务发展的每一个过程。哪一个环节缺少风险管理,就有可能出现损失,甚至导致整个业务活动的失败。
4.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
5.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银行的这种内在风险特性决定了风险管理必须体现为每一个员工的行为,所有银行工作人员都应该具有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自觉性。为了有效地识别、计量和监控风险,银行通常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但风险管理绝不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无论是董事会、管理层,还是业务部门,乃至运营部门,每个人在从事岗位工作时,都必须深刻了解可能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因素,并主动地加以预防。
风险管理流程
银行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四个步骤。一般来说,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承担了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的重要职责,而各级风险管理委员会承担风险控制、决策的责任。
1.风险识别
有效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其关注的主要问题是:风险因素、风险的性质以及后果,识别的方法及其效果。风险识别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即了解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分析引起风险事件的原因。
2.风险计量
风险计量是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和经济资本配置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为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发达国家的银行不断开发出针对不同风险种类的量化方法,成为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标志。《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于三大风险均提供了两种以上的风险资产计算方法,允许银行根据自身管理水平选择适宜的风险计量方法,鼓励银行采用高级风险量化技术。这种选择权有利于促使银行改善风险管理水平,以维持更加经济的资本水平,从而降低经营成本。
3.风险监测
风险监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确保可以将风险在进一步加大之前识别出来;二是报告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以及所采取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的质量与效果。
4.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风险控制措施应当实现以下目标: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符合经营目标的要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符合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的要求,并在成本/收益的基础上保持有效性;通过对风险诱因的分析,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完善风险管理程序。